A、學校課程的目標
- 為學生創造空間,以達身心均衡發展的教育目標.
- 培育學生的獨立學習的能力.
- 進一步加強學校整體課程規畫,以更好照顧學生的不同學習需要.
- 提升評估素養,以促進學與教的成效.
- 進一步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培養中層課程領導,建立學習社群.
- 強化四個關鍵項目之間的連繫,提升跨學科的學與教效能.
B、學校課程發展基礎
本校的課程建基於以下各方面:- 天主教五大核心價值:真理、義德、愛德、生命、家庭.
- 課程發展處2014年的《基礎教育課程指引 – 聚焦‧深化‧持續》
- 課程發展議會編制之各學習領域指引.
- 本校的辦學目標:SICH課程(自主學習、資訊科技、天主教五大核心價值、高層次思維).
- 校本之三年發展計劃.
C、教師專業發展
2021至2022年度教師發展活動本年度教師發展日:
- QEF 智趣樂遊區老師工作坊.
- 老師歷奇活動
- 天主教教師專業發展日.
- 中、英、數教師示範.
- 科本教師專業發展講座及工作坊.
D、2022至2023年度參與校外專業支援及資助計劃:
科目 |
年級 |
計劃 |
協作機構 |
中、英、數、常 | 香港教育大學之提升教師在照顧學習差異教學效能科主任培訓課程 | 香港教育大學 | |
中文科 | 四年級 | 生命科學學院: 從文學作品看植物及生態保育 |
香港中文大學 | 數學科 | 三年級 | 促進實踐社群以優化小班教學 | 香港中文大學 小班教學中心 |
常識科 | 六年級 | 資優教育學校網絡計劃 |
教育局 |
校本課程
項目 | 推行年級 | 簡介 |
小班教學 | 一至六年級 | 以小班教學模式教學,老師在課堂上更能適切地照顧每位學生的進展,根據小班教學的六個關注點設計多元化的學習活動,包括課堂內及課堂外的延伸活動,讓學生能夠得到高參與、高展示的學習經歷。 |
外籍英語教師計劃 | 一至六年級 | 除參加由教育局設立的外籍英語教師計劃外,本校亦額外透過SCHOOL-BASED ENGLISH ENHANCEMENT SCHEME額外聘請外籍英語老師豐富校園之英文語境,以提高學生的英語聆聽、說話能力。 |
普教中 | 二至四年級 | 二至四年級部份班別實施以普通話作為教學語言之中文課堂,另設普通話日營造學習普通話的語境。 |
資訊科技教學 | 一至六年級 | 本校利用豐富的電子資源及工具加強各科的教學效能,如中文科的短片寫作計劃、英文科的PEEGS、數學科的Geogebra、常識科的翻轉教室、視藝科的Google Arts & Culture、體育科的電子體育課程、音樂科的VR音樂遊戲、宗教科的聖堂全景相以及電腦科的Google 校本課程。除此之外,學生亦能透過網上自學平台進行課前預習及延伸學習。 |
STEAM跨科課程 | 一至六年級 | 為了裝備學生應對全球因急速的經濟、科學及科技發展所帶來的轉變和挑戰,本校致力為全校學生提供STEAM學習的機會。在STEAM普及式課程方面有常識科之STEAM活動、電腦科的編程思維學習、視藝科的立體打印及以STEAM為主題的課程統整。在拔尖課程方面,本校會開辦智慧城市設計班、小小飛機師、Marty小機械人班、沙壺校隊、德國STEM智能設計班及VEX機械人製作班等。 |
校本德育課 | 一至六年級 | 配合天主教五大核心價值,本年度德育課由小一開始自訂校本教材推行新課程。藉着校本課程,以愛德為基礎,讓學生認識真理、義德、生命和家庭;同時亦會關顧學生成長的需要,提升學生的生活技能,以及德育及公民教育的價值觀。透過靈訓輔的整合,有系統地強化學生全面的價值教育。 |
銜接課程 | 一、六年級 | 為了協助升讀小一的學生能及早適應小學生活,本校安排小一同學進行一系列之銜接課程,如小一主題教學、小一新生慶滿月等,另亦安排高年級之「大哥哥大姐姐計劃」協助小一同學認識校園生活。至於六年級學生之升中銜接課程旨在讓學生及早適應中學課程,建立信心,學習情緒管理、訓練及提升學生的中、英、數及通識的基本能力,讓同學提早體驗中學的生活。 |
![]() |
![]() |
![]() |
---|---|---|
本校成為全港首18所5G STEM課程先導學校之一 | 同學透過TKT-BUDDY存摺獲得小獎品 | 安排小丑出席小一新生慶滿月活動 |
![]() | ![]() | ![]() |
常識科與電腦科合作進行智能風扇課程,讓編程融入於學科 | 全港首創「智SMART LIBRARY」 | 威威與好友閱讀同樂日 |
![]() | ||
運用多點觸控屏幕進行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