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本資優課程
1. 理念
本校非常着重照顧學生的不同學習需要,照顧資優生正是本校的其中一個目標。
本校資優教育的模式,主要根據教育署在二零零零年擬定的校本資優教育的三層推行模式,層次不同,服務對象及程度亦有所不同﹕
2. 資優的定義
教統會「第四號報告書」引用美國聯邦教育局對資優的定義肯定了資優特質應朝向多元化的界定。
資優兒童是指那些在以下一方面或多方面有突出成就或潛能的兒童:
3. 推行模式
根據教育局的「三層架構」模式推行三層架構發展模式。
- 第一層﹕校本全班式課程
IA. 在中文、英文、數學、常識四科課程內加入高層次思維技巧、高層次的提問及解難策略等資優教育元素,例如高階思維13式及高階思維訓練。
IB. 運用適異性教學策略,在一般課堂按學生的能力及特質實施分組教學、增潤及延伸專門性學習領域的課程內
|
IA :創造力/ 高階思維能力
1. 在各科日常課業中加入挑戰題以考驗學生創造力或高階思維技巧。 2. 在課程統整周中,不同科目均需要使用不同的高階思維能力以完成有關的課題。 |
IB (全班式增潤課程) 定期進行提升課。根據高中低學生能力分班及設計不同程度的教材。
2. 中文科提供口才訓練。
3. 一至六年級數學科設有解難工作紙,以訓練學生的解難能力。
4. 常識科安排科任老師參與教育局資優教育組資優教育教師網絡(常識組)-「自主學習六部曲」教學支援計劃,優化學與教及提升學生自學能力。 |
第二層次:
IIC:以抽離方式在正規課堂以外進行一般增潤課程,使能力相若的學生一起接受有系統旳訓練,着重啟發學生思考、培育創造力及個人與社交的能力。
II+D:以抽離方式在正規課堂以外進行專門課程,在特定範疇有較突出表現的學生接受有系統的訓練。
第二層次 |
IIC 2. 創意教室 3. 領導才能及情意課程 4. 領袖生訓練班 5. STEAM拔尖課程 6. 智慧城市班 |
IID
英文: 資優英文寫作班
音樂: 中樂團
體育: 各項校隊訓練
戲劇: 戲劇訓練班 |
第三層次﹕
與教育局資優教育組、香港資優教育學苑及其他教育機構合作,推薦特別資優學生參加富挑戰性的校外增潤及延伸學習機會。
本校學生定期參加的校外資優課程﹕
教育局網上學習課程 (數學科)
教育局網上學習課程 (地球科學科)
香港資優教育學苑課程
香港中文大學資優計劃
資優解難大賽
世界數學測試
4. 大天人才庫
根據資優定義把人才分為六大類型學生。學校可根據「人才庫」的學生名單,有系統地運用校內外資源,照顧學生在不同階段的學習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