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心語(5月)

校長先與大家分享以下一個關於【小狗的故事 】,然後家長跟子女再就著故事內容討論一些思考題:

『一個商店老闆在門上釘了一個牌子,上面寫著「小狗出售」。這個招牌對小孩有相當的吸引力。 過了不久,一個小男孩出現在招牌前問說:「你這些小狗要賣多少錢呢?」 店主人回答:「都是從3000至5000元不等」。 小男孩把手伸到口袋裏,掏出了一些硬幣,「我只有200元,我可以看看牠們嗎?」 店老闆笑笑並吹了口哨叫狗過來,從狗屋中跑出來店老闆的名叫「Happy」的狗。 走廊上五隻小狗跟著跑來,其中一隻小狗明顯的遠遠落在後面。
小男孩立刻注意到那隻落在後面,跛腳的小狗,他問店老闆:「這隻小狗怎麼了?」 店主人解釋說這隻小狗出生時,獸醫診斷牠的骨盆腔發育不健全,這一生都註定要跛腳。 小男孩顯得很高興的說:「那就是我要買的小狗」,店主人說,「這隻小狗不用買,如果你要的話,我把牠送給你」。 小男孩有點難過,他看著店主人的眼睛說:「我不要你送給我,牠跟其他的小狗一樣。值得每一分錢我會付全額給你。我先付你200元,以後每個月付50元,直到付清為止」。 店主人反對的說:「你真的不用買這隻小狗,孩子!因為牠不會像其他的小狗一樣正常的跑跳和玩耍」。
小男孩彎下身來捲起褲管,露出嚴重扭曲、用金屬支架支撐住的殘障左腿。他看著店主人說:「我自己也無法正常的跑跳,所以我知道這隻小狗需要有人了解關愛牠。」 店主人緊咬著下唇,眼中湧出了淚水,他微笑著說,「孩子,我衷心希望與祈禱,這裏的每一隻小狗都有像你一樣的主人。」 』

1. 為什麼小男孩選擇購買天生骨盆腔發育不健全的小狗呢?
2. 為什麼小男孩不接受店主免費贈送那隻有殘缺的小狗而堅持付費購買呢?
3. 你們認為這個小男孩有甚麼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呢?


校長欣賞故事中的小男孩學懂憐憫及關愛,他具有的不但是「同情心」,更有「同理心」。究竟甚麼是同情心和同理心呢?

    我們都希望孩子具有同情心與同理心。同情心泛指對周遭人、事、物都具有悲天憫人的情感,願意傾全力幫助,或犧牲自己一些財力物力,竭盡所能的去幫助別人。而根據心理學家赫夫曼 (Hoffman) 研究人類同理心 (empathy) 的發展:認為「同理心」就是體會他人的情意,設身處地為他人設想的能力。「同理心」是與人相處的一項重要能力,具有「同理心」的人,才能建立良好的人際關係、自律及責任感。我們應從小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學習愛與關懷別人。具備「同理心」的孩子,決不會是個蠻橫自私的人。為使孩子有愛心、具備「同理心」的人、懂得愛與關懷別人,父母以身作則是非常重要的。

故事中的小男孩因為自身的遭遇,對於有相同遭遇的小狗便心同感受,希望盡力保護和愛錫牠。而最重要的一點是他認為即使小狗有殘缺我們也要將牠視作正常的小狗一樣看待,價值是相同的,同樣都是珍貴。當然這樣將心比心的為他人設想的情意的養成,並非一定要有相同遭遇才能獲得,家長是可以從小培養及啟迪孩子同理心,建議如下:

1. 當孩子與人發生衝突時,就是教導他養成同理心的機會:

    機會教育比平常的教導與說明,影響力更強,對孩子印象會更深刻,所以父母在遇到孩子與同伴有爭執或衝突時,要把握機會,教孩子學習運用同理心,來化解和他人的不愉快,應先傾聽、接納他人的意見,聽完對方的話語,再說出自己的想法,通常雙方都習慣站在自己的立場發聲、堅持己見,應嘗試互相為對方想一想,當大家都不相讓時,事情是永遠無法解決的,對彼此都沒有益處,如果能夠將心比心、互相妥協,事情就圓滿了。家長可以教導孩子解決衝突的技巧與對話,但千萬不要代替孩子處理,因為只有讓孩子真正了解同理心的意義,對於孩子未來自行處理問題的能力才有所幫助。

2. 家中成員角色互換,讓孩子理解與體會大人的期望:

    孩子通常會因父母疼愛、不忍心斥責而耍賴,聰明的孩子更會察言觀色,學會「硬拗」,要長輩答應他不合理的要求,如:無限度的買玩具、不限時間帶他出去玩等,因此家長可以和孩子玩角色扮演的遊戲:孩子扮演爸爸或媽媽,父母扮演小孩,也學孩子撒嬌、賴皮,營造不工作、不煮飯、不洗衣服的情境,讓孩子以父母的角色體會看看,當孩子餓肚子時沒飯吃,或浴室衣服堆積如山、沒乾淨衣服可穿時,孩子是否才能體會父母的辛苦、體諒父母的勞累、學會「同理」父母,而更加懂事,達成大人的期望。

3. 善用與兒童相關的新聞事件,同理和關懷其他孩子的遭遇:

    報章雜誌經常報導有關兒童的不幸事件,家長可以與孩子一起討論,幫助孩子了解並比較,引導孩子將心比心,以同理心去關懷其他孩子的遭遇,學會運用同理心幫助他人,並能夠惜福,進而感謝自己的父母。

4. 睡前講述有關愛與原諒的小故事,培養孩子設身處地的情操:

    孩子最喜歡聽故事,並崇拜能夠贏得聲望、獲得成功的之英雄與主角,因此家長可以多講一些具同理心、願意原諒別人、給別人關愛,最後獲得他人認同而成功的故事,孩子會因為喜歡模仿主角人物,而產生為他人設身處地的情操。

5. 父母與親戚、朋友相處之身教示範:

    孩子會觀看、注意父母的行為舉止而仿效之,所以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對年長者、親戚、朋友,表現具有同理心的行為,且當作實例來提醒孩子,孩子自然而然也會效法。

6. 教導孩子適度做家事,親身體驗成人的辛苦:

    孩子對於進行角色扮演,其中大人的角色仍然是只能憑想像來模擬,不能完全親身體會到父母的心態,父母也不可能讓孩子去完成粗重的家事,所以最好的方法是家長帶著孩子一起做家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受到家長的教養,並時常看到父母辛苦的養育,加上自己慢慢了解付出的辛勞,孩子可以學會從不同的角度看事情,慢慢的就能體會他人的角色和立場。

    父母培養孩子具有同理心,除了平時教導之外,也要放手讓老師全權教學,不要央求老師特別給予孩子過多的呵護,讓老師能公平處理孩子們的糾紛。當孩子沒有同理心去平和的對待同學時,失去朋友的不愉快經驗也會讓孩子學習到:只有具備同理心,願意包容對方,對方也才會同理的去對待,經過與同學相處、磨練的經驗,孩子會從經驗中淬練成圓融、友善、具有同理心、人見人愛的好孩子。
資料來源:
https://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uestion?qid=7007052100419
http://www.benesse.com.tw/knowlege_in.aspx?id=74

陳淑儀校長 
二零一四年五月二日